孩提时代与《骆驼祥子》

期次:第115期    作者:杨尚雨 2017级文学院   查看:43

  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我看过的第一本书是一部《水浒传》的绘本。画上的内容自然早就记不得了,只记得那时候 一提到“大英雄”这三个字便想到绘本中打虎的武松和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水浒传》绘本下面压着一本黄颜色封皮的书,一眼就能看出这书有年头了,但依然很干净,上面并没有破损或是油污。这就是我和老舍先生的第一次“邂逅”——我在拿绘本时连带着把这本书抽了下来,上书七个大字:《骆驼祥子》老舍著。
  我那时并不认得太多字,所以总把“祥子”说成“样子”。还为此责怪了老舍先生——哼,这个写书的人还不如我呢!我都知道应该叫“骆驼的样子”而不是“骆驼祥子”,他却不懂得。这个笑话一直到我小学三年级一次语文课上才被终止。可以说,能把“骆驼样子”整本书读完是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一来呢,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和电脑,看电视的时间也是受限制的,我很难看到真正的骆驼是什么样子;二来呢,我实在想知道,这个叫老舍的老头子为什么仅仅描述骆驼的样子便能写这么一个大厚本,而我写小狗的样子只能写几十个字。
  我的宏图伟愿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完成了。那时我早已不把老舍先生戏称为“叫老舍的老头子”了,而是叫做“舍大爷”。虽然现在看来那时简直是“大不敬”,但有幸于我现在很讨厌的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中国的孩子在上中学之前是可以不当人看的。家长总爱说的一句违背人类医学的“名言”——小屁孩子哪有腰?便可以说明这一点。我虽然反感这个规矩,可在小时候却受庇于此,只一句“童言无忌”便将我从“不尊重人”的大罪中解脱出来。我终于不在只满足于看绘本和童话,而拿起了“舍大爷”的《骆驼祥子》,可只是翻了几页就撂下了。原因无他,只因为“舍大爷”水平太低——老师说过,好文章要多用形容词,要显得漂亮,要多修饰。可我翻了这么多页《骆驼祥子》,“舍大爷”竟然全是用和我平常说话时一样的大白话写文章,这怎么能叫好文章呢?我“愤而弃书”,还把本来有的一点好感抹除掉,继续叫他“叫老舍的老头子”。
  我和《骆驼祥子》的结局,不用说也知道。时间最终还是无情地默默证明了小时候我的行为多么的幼稚,以及老舍先生的文章是多么的伟大。我也终于用起了“先生”这样的字眼来称呼这些令人尊重的文坛巨匠,然而岁月还是留下了一点遗憾:我找不到那本黄颜色封皮的《骆驼祥子》了。可人生不正如此吗?谁也不能拥有所有。但老舍先生的“乐观精神”还是被我接受并留下来了,也算是一些恩惠吧。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坐在食堂里,喝着一碗汤。外面下着小雨,但路灯一直亮着,就好像老舍先生的眼睛。——后记。

 

 


卢静雪 2017级美术学院